儿童腹泻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多种病原引起的综合症。在我国几乎每个儿童腹泻的年发病率高达2-3次,尤其是6月-2岁的婴幼儿,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也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一、儿童腹泻什么时候需要就医?
有如下症状之一者需要就诊:频繁呕吐、精神差、高热、烦渴频饮、尿明显减少、粘液血便。特别注意婴儿腹泻量多次数多,伴有烦吵不安或精神萎靡者需紧急住院治疗。
二、儿童腹泻家庭常用药物有哪些?
1、预防和治疗脱水药物:口服补液盐(ORS)
按说明一次性冲泡,按需服用,若频繁呕吐喂服不进者需就诊静脉补液。因小婴儿对脱水耐受性差,一旦病情无好转应积极就诊。
2、改善肠道生态环境药物: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品种较多,市场上主要有双歧杆菌活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布拉氏酵母菌、蜡样芽孢杆菌、酪酸梭菌活菌等,注意多数需2~8℃保存,温水送服。
3、肠粘膜保护剂:蒙脱石散
属粘膜保护剂,注意1包蒙脱石用50ml水溶解,空腹服用效果更好,与其它药物间隔1小时,治疗急性腹泻时应注意纠正脱水。
4、抗菌药物使用要遵医嘱,儿童腹泻大部分为病毒感染,抗菌药物要慎用。
5、腹泻超过1周者可补锌治疗。
因为锌元素对小肠功能有重要作用,而腹泻可影响肠道对锌的吸收,同时粪便中锌丢失增加,造成锌的缺乏,使腹泻病程延长。补充锌元素可减少腹泻的持续时间,以及2-3月再次发生腹泻的可能性。
三、儿童腹泻治疗误区
1、立即止泻:许多家长见宝宝腹泻要求立即止泻,殊不知许多腹泻是因为病毒、细菌、毒物引起,止泻就像“关门捉贼”,机体自身会受到很大伤害。
2、滥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主要针对细菌性肠炎,而儿童腹泻有很多是病毒引起,滥用抗生素,不但腹泻治不好,反而会带来抗生素的副作用。
3、使用止吐药:许多腹泻初期合并有呕吐,有些家长要求止吐,胃复安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的副作用,所以小儿一般是不用止吐药的。初期频繁呕吐者建议禁食4小时,针对病因治疗及纠正脱水处理,呕吐症状会自行停止。
4、频繁换药:很多孩子父母治病心切,用药1天后不见腹泻好转,就急于更换其它药品,中药西药等药物五花八门的一齐用上。
其实,病毒性腹泻是自限性疾病,会自己好转,吃药并不能明显缩短病程。而且儿童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种类繁多的服药反而损伤小儿的胃肠消化功能,甚至损伤肝肾功能。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是由细菌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48小时病情未见好转,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更换另一种抗菌药物。
四、儿童腹泻时怎么“吃”才好?
腹泻会引起水分及营养的流失,影响营养的吸收,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不利。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正确的喂养同样重要。
腹泻患儿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明显下降,此时不宜高蛋白、高脂肪饮食。未断奶的婴儿可以继续母乳喂养或改用无乳糖营养配方粉喂养,已断奶幼儿可进食以淀粉为主(软米饭、稠粥、面条等)的食物,油类以植物油为主,适当进食蛋白类(肉泥、蛋羹)食物,以保证营养供应。不必添加糖(红糖、白糖等),因为腹泻患儿小肠双糖酶缺乏而不能完全分解,增加肠道渗透压并产生过多气体(泡沫)。至于是否要对奶和食物进行稀释说法不一,笔者认为视情况而定。急性脱水期可对奶和食物进行适当稀释,因为此时纠正脱水是第一位的(单纯补水是不行的,还需要电解质噢),而且肠道消化能力很差。过了脱水期就无需对奶和食物稀释,不然营养就跟不上了。
五、关于乳糖不耐受症
研究证明,在小儿腹泻中,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高达46.9%~70.0%,不进行早期诊治,部分患儿会进展为迁延性腹泻(2周~2个月)或慢性腹泻(2个月以上),造成“孩子腹泻老不好”的现象。
乳糖不耐受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饮食治疗 ,辅助以益生菌及锌制剂。禁食含乳糖食物可以明显缩短腹泻时间。用无乳糖营养配方粉比单纯进食稀饭、面条对婴幼儿更有利,能确保孩子的营养,时间1周即可,逐步调配过渡。
有些家属在白天给腹泻宝宝喂稀饭、面条,晚上喂母乳或普通奶粉,同样会导致腹泻总不好。因为受损的小肠绒毛顶端的乳糖酶得不到修复。无乳糖喂养1周后小肠绒毛完全修复了就可以进食母乳或普通奶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