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县妇幼保健信息
2017年 第二期 总第56期
婺源县妇幼保健院主编 2017年7月4日 签发人:方忠伟
妇保科2017年第二季度工作汇报
一、对上半年工作进行总结:
1.2017年上半年全县产妇总数2817人,活产数2828人,其中产前建卡2698数人,建卡率95.46%,产前检查2730人,检查率96.53%;孕早期检查2676人,孕早期检查率94.63%;产后访视2682人,产后访视率94.84%;住院分娩活产2828人,住院分娩率100 %;孕产妇系统管2496人,管理率88.26%;高危孕产妇453人,住院分娩453人,高危管理率100%。
2、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2017年上半年,我县共有1949位产妇接受了HIV、梅毒、乙肝表面抗原免费检测,在县内定点分娩机构分娩孕产妇受检率100%,查出乙肝表抗阳性孕产妇70例,并全部为所生婴儿免费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为100%;
3、查出梅毒感染孕产妇6例,全部给予治疗、上报及随访;查出艾滋病感染者1例,给予服药治疗,所生儿童预防性用药,两次检测阴性。
4.我县于2016年12月16日开始实施免费婚检政策,至2017年3月31日,共有921对夫妻接受免费婚检,查出女性艾滋病感染者1例,及时上报,由地病院进行管理,查出女性梅毒感染者4例,全部给予治疗、上报及随访,做到三级预防。
二、对全县乡镇卫生院进行督导,总结如下:
一、乡镇卫生院妇产科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专业知识不够全面,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兼职多、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非本专业人员从事妇保工作,导致有些工作不到位;
二、基层孕产妇系统管理有难度,由于乡镇妇产科技术人员技术薄弱,大部分孕妇不愿在乡镇进行系统产前检查,不利于乡镇妇保人员及时掌握信息,孕产妇流动性大,不利于系统管理。
※※※※※※※※※※※※※※※※※※※※※※※※※※※※※
2017年第二季度儿童保健科
儿童保健科门诊2017年第二季度体检1720人,其中新建档786人。5、6月份对县城辖区40所幼儿园儿童26400名儿童进行了体格检查,发现体重低下有63人,生长迟缓62人,肥胖56人,龋齿2029人,心脏杂音20人,肺部啰音9人,包茎382人,贫血16人,鸡胸4人,,让各幼儿园老师通知家长带这些儿童来我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5、6月份还对县城辖区幼儿园进行了卫生保健质量评估,并把质量评估报告向县卫计委与教委进行汇报。
6月份收到省卫计委关于做好2017年省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通知的文件,我科积极认真准备申报示范基地工作。
※※※※※※※※※※※※※※※※※※※※※※※※※※※※※
短消息
☆2017年4月1日 省内外专家来我院进行风湿病义诊并作流行病学调查培训。
2017年4月13日 下午召开党员活动会。
2017年5月15日 下午全院进行党员干部党章党纪党规知识考试。
2017年5月25日 “母婴安全,优生优育活动月”今日在赋春镇义诊宣传。
2017年5月27日 省中医院专家来我院义诊。
2017年6月8日 下午召开“七一”前夕院党支委及全体党员会议,推荐先进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候选人,上报公示,并布置纪念建党96周年庆祝活动的各项工作。
2017年6月23日 今天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去弋阳“方志敏纪念馆”举行专题活动。
2017年6月25日 上午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县卫计委有关“灾后生产自救、防病治病”的会议精神并布置工作。
2017年6月29日 我院抽调15位医护人员支援秋口思口受灾乡镇环境消毒工作。
※※※※※※※※※※※※※※※※※※※※※※※※※※※※※
[保健知识]
洪涝灾害灾后防病知识要点
洪涝灾害发生后,由于饮水饮食卫生状况恶化、环境污染、病媒生物滋生、人群接触机会增加及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各种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等疾病的增加,做好这些疾病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起腹泻和/或其他脏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类疾病。灾区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有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和副伤寒、其他如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细菌引起的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病毒性腹泻病(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以及寄生虫腹泻病。其他肠道传染病还包括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手足口病等。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存在、在野生动物间流行,并在一定条件下会感染人类的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比较显著,由于洪灾期间自然环境的改变,包括温度、湿度、水位及媒介生物的栖息地变化影响了病原体、传染源、传播媒介和宿主的生长繁殖和生活习性;另一方面,自然灾害发生期间,灾区群众居住条件恶劣、营养不良、精神心理压抑,使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及灾区卫生防病措施被损害等均易导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和暴发。洪灾后需要重点预防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鼠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等。
以下为洪涝灾害后重点疾病防控要点:
1、霍乱;不进食生的海(水)产品,海(水)产品加工存放容器要做到生熟分开,煮熟后食用,清洗海鲜人员要彻底洗手再接触食品和餐具;不喝生水,只喝开水、合格瓶装水;避免大型聚餐和吃剩饭菜;不随地大小便,更不要在水井和河边大小便;发生无痛性腹泻和呕吐须立即就医;粪便和呕吐物污染的地面、容器、厕所、水龙头、衣物被褥等应进行清洁和消毒。
2、细菌性痢疾;不进食未洗净的瓜果、蔬菜,瓜果要削皮吃,少吃凉拌菜,不吃或少吃熟肉凉盘食物;食用生大蒜有助于预防;食物加工要煮透;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要洗手;防止饭菜被苍蝇叮爬;不喝生水,只喝开水、合格瓶装水。不随地大小便。发生水样便、稀便、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应立即就医。儿童发生高热惊厥应就医排除是否为中毒性痢疾。
3、伤寒和副伤寒;不进食未洗净的生菜和瓜果;不吃未煮熟的贝类等海鲜。不喝生水,只喝开水、合格瓶装水;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要洗手;不随地大小便。目前伤寒、副伤寒病情一般不典型,当出现3天以上发热,头痛、食欲差,排除感冒等疾病,有不洁食物或生冷食物进食史,应立即就医治疗。
4、甲型肝炎;不进食未洗净的生菜、不吃未煮熟的贝类等海(水)产品。不喝生水,只喝开水、合格瓶装水;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要洗手;不随地大小便。不共用水杯等餐具用具;出现皮肤、眼睛巩膜发黄、恶心、厌油腻、食欲差等消化道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从事饮食服务、垃圾粪便处理、或者一般人群根据专业机构推荐接种甲肝疫苗。
5、手足口病;经常用清水和皂液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当手被水疱、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更换婴儿尿垫后及处理被污染的物品后要彻底洗手。经常清洁和消毒日常接触的餐具、用具、物品或表面(如家具、玩具和共用物品)以及分泌物、呕吐物和粪便等污染的物品用具。尽量不要共用毛巾或其个人物品。成人外出回家应更换清洁衣服和洗手后再接触婴幼儿不要喂食婴儿成人咀嚼过的食物;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玩耍、接吻等。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家居或幼儿园室内做好通风。
|